RIP报文类型及格式 您所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 ip classless配置不成功 RIP报文类型及格式

RIP报文类型及格式

#RIP报文类型及格式| 来源: 网络整理| 查看: 265

RIP报文类型及发送方式

RIP协议报文采用UDP封装,报文源和目的端口均是UDP端口。RIP定义了两种报文类型,分别是请求(Request)报文和响应(Response)报文。Request报文用于向邻居请求全部或部分RIP路由信息,而Response报文则用于发送RIP路由更新,在Respose报文中携带着路由及路由度量等信息。当路由设备的接口激活RIP后,该接口立即发送一个Request报文和Response报文,并开始侦听RIP协议报文,随后接口开始周期性发送Response报文。

其中,RIP-1使用的广播地址255.255.255.255作为协议报文的目的IP地址,RIP-1设备发布的广播报文在设备输出的广播域中泛洪,这使得与其同处一个广播域的其他设备都将接收该报文,并消耗资源去处理这些报文。RIP-2使用的组播地址224.0.0.9作为协议报文的目的IP地址,所有的RIP-2设备都会侦听该组播地址,进而减少对于广播域中的其他设备的影响。

当RIP路由设备收到Request报文后,会使用Response报文进行响应,在该报文中携带对方所请求的路由信息。

当RIP路由设备收到Response报文后,会解析该报文所携带的路由信息,如果报文中的路由信息是自己尚未发现,并且路由度量值有效,则路由设备将学习该路由并将路由设备加载进路由表。

RIP-1报文格式

RIP-1(即RIP version1)是有类别路由协议(Classful Routing Protocol),它只支持以广播方式发布协议报文,报文格式如图11-4所示。RIP是一个基于UDP协议的,并且RIP-1的数据包不能超过512字节。RIP-1的协议报文中没有携带掩码信息,它只能识别A、B、C类这样的自然网段的路由,因此RIP-1无法支持路由聚合,也不支持不连续子网(Discontiguous Subnet)。

图11-4 RIP-1的报文格式

RIP-1报文各字段含义如下:

命令字段(Command):该字段用于标识RIP报文的类型。取值为1表示为Request报文,取值为2表示Response报文。版本字段(Version):在RIP-1中,该字段取值为1。地址族标识符(Address family identifier):该字段值为2表示IP协议,如果该报文为Request报文并且用于向直连路由设备请求整张路由表,则该字段值被设置为0,同时这个Request报文中包含且仅包含一个路由条目,该路由的目的网络地址为0.0.0.0,度量值为16。IP地址(IP address):路由的目的网络地址。度量值(Metric):该路由的度量值。

RIP-1报文中并不携带路由的目的网络掩码。

RIP-2报文格式

RIP-2(即RIP version2)是一种无分类路由协议(Classless Routing Protocol),报文格式如图11-5所示。

图11-5 RIP-2的报文格式

RIP-2报文各字段含义如下。

命令字段(Command):该字段用于标识RIP报文的类型。取值为1表示为Request报文,取值为2表示Response报文。版本字段(Version):在RIP-2中,该字段取值为2。地址族标识符(Address Family Identifier):与RIP-1类似。路由标记(Route Tag):用于为路由设置标记信息,可以在路由策略中根据Tag对路由进行灵活的控制。例如,当一条外部路由被引入RIP从而形成一条RIP路由时,RIP可以为该路由设置路由标记,当这条路由在整个RIP路由域传播时,路由标记不会丢失。IP地址(IP Address):路由的目的网络地址。网络掩码(Subnet Mask):用于存储路由条目的目的网络掩码,RIP-2进而支持可变长子网掩码(VLSM,Variable Length Subnet Mask),支持路由聚合和CIDR(Classless Inter-Domain Routing)。下一跳(Next Hop):RIP-2定义了该字段,避免路由设备在多路访问网络上可以表面次优路径现象,在广播网上可以选择到最优下一跳地址。度量值(Metric):该路由的度量值。 RIP-2支持组播路由发送更新报文,只有支持RIP-2的路由设备才能收到协议报文,减少资源消耗。RIP-2支持对协议报文进行验证,并提供简单验证、MD5验证和HMAC-SHA256认证三种方式。为了保证更好的安全性,推荐使用HMAC-SHA256认证。


【本文地址】

公司简介

联系我们

今日新闻

    推荐新闻

    专题文章
      CopyRight 2018-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